首页 > 常识 >

孔雀鱼生小鱼前兆图解(孔雀鱼繁殖,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6 10:48:35    


新手鱼友请注意,以下内容很重要,错过可能会吃亏!

孔雀鱼是一种非常漂亮的观赏鱼,颜色丰富,体态优美,皮实好养,繁殖能力超强。不少鱼友的入坑之路都是从一对孔雀鱼开始。

一般来说,健康的雌性孔雀鱼约21-25天为一个繁殖循环期,初产时约10尾左右,第二次约20-30尾,第三次约30-50尾,也有一次能产下将近100尾的雌鱼。因为孔雀鱼产卵比较多,因此它也有“百万鱼”的称号。

我的上一波小鱼苗腊月二十九出生,今天体长已经有接近2cm,开始发色,再过个一周就可以转入大缸和成鱼一起生活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聊聊孔雀鱼繁殖需要知道的事情。

▶如何判断孔雀鱼是否准备生产

当鱼友们看到雌性孔雀鱼腹部变得浑圆、胎斑大而黑、肛门突出的时候那么基本可以判断雌性孔雀鱼已经待产了。另外白子待产的孔雀鱼胎斑会显示出偏红的颜色。

白子胎斑颜色

礼服胎斑颜色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准备生产的母鱼安排一个条件良好的产房。

▶产前准备

尤其是新手鱼友在发现繁殖征兆后,切记手忙脚乱,做好准备工作,安静待产。

1.另外一个鱼缸,倒入三分之二原缸水加上三分之一困好的新水。

2.繁殖盒(如图所示)

小型鱼繁殖盒

将待产的母鱼捞入繁殖盒上层待产,鱼苗可以从上层的缝隙掉落到下层,这样可以避免母鱼生产后吃掉鱼苗。

3.水妖精,为了保证水体良好,一定要给生产缸同样加装过滤,通过我的亲身实践只有通过气举原理工作的水妖精才能避免鱼苗被吸死亡,其他的哪怕只有2W的小型潜水泵或三合一泵产生的吸力都不是鱼苗可以挣脱的。

4.氧气泵,繁殖盒缝隙很小,水流循环很差,为了避免生产期间水质波动大,使用繁殖盒时鱼友们最好搭配一个氧气泵,把砂头放在繁殖盒里,爆氧,保证母鱼和小鱼氧气充足。

5.加热棒,保持水温24-26°左右。

▶生产缸的护理

孔雀鱼完成分娩可能需要四到六个小时,如果雌鱼有压力,可能需要长达12个小时。

然而,一个健康的雌鱼一次只能送一个鱼苗,尽管它们很快就会一个接一个地来。团体之间经常会有短暂的停顿,所以雌鱼可以休息。

有很多鱼友经常遇见母鱼转入生产缸后几天都不见分娩。这种情况可能是预产期推测不准或者母鱼压力过大导致,我们应该每天换三分之一新水。新水可以刺激母鱼快速分娩。

一旦母鱼开始分娩后直到完成。一定要尽量避免惊吓打扰。安静等待。

母鱼生产后,继续隔离饲养两天以上,再放回原缸。帮助母鱼恢复受损的产道和体力,避免公鱼过早追逐母鱼,影响母鱼健康。

鱼苗出生后会自动沉底,24小时内不需要额外喂食。等待鱼苗吸收掉腹部卵黄起飞后,再投喂孵化好的丰年虾幼虫让鱼苗开口。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鱼苗出生后如下图这样呈现卷尾球状。

需要我们用吸便器吸入再吹出,帮助鱼苗展开尾巴。

喂养鱼苗最好使用活食,丰年虾幼虫一类,营养高不容易坏水。每天及时清理剩余残饵和鱼便。

只要水质、水温稳定,鱼苗会很快长大给你看。

相关文章
爱情是一场美丽而复杂的旅程,而要想留住一个男人的心,需要一些深思熟虑的原则。无论是初次相遇还是漫长相知,以下四个原则将助你更好地把握彼此的感情,使你们的关系更加稳固和持久。1. 珍惜沟通,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沟通是关系的基石,是彼此了解和建立信任的重要途径。要留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要学会倾听他的心声,
有些人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不会有第二次约会。也许是因为他们在第一次约会时失败了......或者打破了第一次约会注意事项之一。因此您可以在这里学习第一次约会时的注意事项,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1、准时出现。不要迟到,请提前给你要约会的对象打电话。2、计划。在第一次约会前一晚上要制定好计划。知道第二天约会我们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有一样的反映:先是欣喜,欣喜着彼此的重逢;然后感动,感动于这份关心和问候;最后会一时语塞,面对这个开放式问题,面对五味杂陈的生活,“好”与“不好”很难一言以概,不知该如何作答。过得好与不好,平时能与谁诉说?说出来又能有什么用?!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这份压抑,而不轻易表露
1、如果你喜欢他,就去追吧。2、你要明白,你和我已经没有以后了,这辈子都没有了。3、当我的喜欢变成了爱时,你却选择了离开。4、我好像一直都在放弃你,又好像一直都在等你。5、知道分手会难过,总好过你不爱我一拖再拖。6、突然觉得好难过,我和你是不是就这么散了。7、当所有坚持都破灭的时候,我发现我承受不起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想逃离的人把婚姻当做枷锁,认为婚姻束缚了自己的自由,而爱情甜蜜的人认为婚姻带来的是幸福。结婚后有的人过得甜蜜幸福,有的人见面就吵,那么婚姻应该如何维持呢?婚姻里最忌讳这三件事,做得越多,夫妻感情越淡。一、双方父母过度参与记得上大学那会儿,我们都在讨论结